大家好,名门上品酒号店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名门酒53度报价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接下来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名门上品酒号店和名门酒53度报价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一、九品中正制是哪里的
1、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2、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220年,曹丕用吏部尚书陈群建议,立九品官人之法。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各州郡选择贤有识见、有名望,善识别人才的官员任“中正”,查访评定州郡人士,将他们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曹芳时,司马懿当国,于各州加置大中正,遂有大、小中正之别。但是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隋朝时这种制度被废止。
二、“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什么意思
1、【名句·出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刘毅《请罢中正除九品疏》)
2、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评议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但由于魏晋时充当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参预中正推举之权,而获得二品者几乎全部是门阀世族,故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世则越来越重要。刘毅认为曹魏立九品中正制,是权宜之计,并没有选拔出人才,却有八种弊端,于是上疏请求改正。
3、“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就是这份奏疏中的话。意思是说,这种选人制度造成了上品官员没有出身于寒门也就是社会下层的人才,而低品官员却没有豪门势族的人。“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中的“寒门”,指贫寒微贱的家庭;“势族”指有权势的家族。“势族”后世在引用时也有作“世族”或“士族”的。“世族”指世代显贵的家族,“士族”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与“势族”的意思基本相同。由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直指九品中正制造成用人不公的弊端,所以在谈到魏晋选人用人制度时,多被援引。
4、牛建强《科举制是如何产生的》:
5、这种制度最初还注意品状,后来因豪族控制,沦为他们垄断的工具,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格局。
6、杨亮《一个私人博物馆的文化担当》
7、到魏晋南北朝时,九品中正制行之既久,大小中正都为世家大族所把持,品评人物的标准不是德才,而是门第的高低,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8、贝汇全《从<五柳先生传>看陶渊明》:
9、那是一个分裂对峙的时代,士族和庶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被按门第区别,豪门士族控制了国家的绝大部分,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三、九品中正制由上到下
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220年,曹丕用吏部尚书陈群建议,立九品官人之法。它的主要内容是,在各州郡选择贤有识见、有名望,善识别人才的官员任“中正”,查访评定州郡人士,将他们分成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等,作为吏部授官的依据。曹芳时,司马懿当国,于各州加置大中正,遂有大、小中正之别。但是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隋朝时这种制度被废止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郑重声明:
以上内容均源自于网络,内容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或者公益分享,非商业用途,如若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删除,客服QQ:841144146
相关阅读
贵州茅台镇红色经典酒53度-茅台红色庆典精品酒
2025-08-14 01:37:31红酒杯选择与搭配:提升品酒艺术的秘诀
2025-07-31 01:00:34成都白酒品酒师:职业技能与职业发展解析
2025-07-27 02:00:23品酒艺术:如何挑选、使用与保存白酒专用玻璃杯
2025-06-20 04:06:07品酒师资格证有几个级别-品酒师怎么考证
2025-08-10 00:18:04